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儿科专家的呼声:是时候了,救救孩子!

陈卫春 医脉通 2018-08-20



导读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年六一前后广受关注的几起医疗事情,或许你在其中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来源:医脉通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100年前的1918年4月,鲁迅先生发表了《狂人日记》,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行至文末是自问又是发问:“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最后,以震惊世界和世人的“救救孩子”结束全文。

 

此后“救救孩子!”就一直在寰宇上空回响,至今已经整整持续了100年。

 

孩子得救了吗?

 

在刚刚过去的6月1日,是全世界孩子的节日,在这个欢乐共庆的美好时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年六一前后广受关注的几起医疗事情,或许你在其中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儿童用药88%是抗生素!限抗令再次升级!

 

2018年5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全流程限制抗菌药使用,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对儿童、老年患者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这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被业内和媒体解读为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再次升级,立足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5月2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儿童用药88%是抗生素!国家再发限抗令!

 

长期以来,不少医生和患儿家属的就医观念上还停留在“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静脉输液。实质上在门诊就诊的患儿,呼吸道疾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用抗菌药物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有数据显示,儿童成了应用抗生素最多的群体,抗生素用药比例,占据了儿童用药总体市场的88%!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特别是近10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连续近10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一些省市更是实行了停止门诊输液和输注抗菌药物等断然措施,均取得了令人看得见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儿童用药并没有齐头并进?原来,在这些整治活动中,儿科一直被作为特殊科室对待,无论抗菌药物使用指针还是使用级别,无论门诊输液还是输注抗菌药物等,以致在其他人群取得整治效果的时候,儿科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便更显突出。

 

今年的整治工作,可谓是抓到了点子上,虽然有些延迟,但终于看到儿童有救星了。行政强烈干预收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长期的效果是否明显关键还是掌握在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生身上,职业坚守,自觉自律,正确诊断,因病施治,因人而异,对症合理用药,谨慎使用,慎之又慎,对患儿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抗感染药占73.0%!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

 

2018年4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的公告(2018年第3号)。

 

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来自医疗机构报告123.7万份,其中0-14岁儿童患者相关的报告12.9万份,占10.5%。2017年共收到来自医疗机构儿童严重报告8354份,占儿童报告总数的6.5%。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性和女性患儿比为1.46:1,男性高于女性。

 

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占87.3%,排名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73.0%),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6.4%),呼吸系统用药(5.5%);中药占12.7%,排名前3位的是清热剂(38.0%)、解表剂(18.0%)、开窍剂(15.8%)。

 

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83.5%,口服制剂占12.7%,其他制剂占3.8%。

 

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3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2.2%)、胃肠损害(19.8%)、全身性损害(7.8%)。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近年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儿童报告的性别构成中,男性患儿的比例高于总体报告水平。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占73.0%,明显高于总体报告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的构成比;在剂型分布上,注射剂占83.5%,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注射剂的构成比。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而我国儿童专属药品却不足2%,儿科医生缺口20万。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我国儿童人口约有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总人数的19.3%,中国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药品只有60多种,仅占1.7%。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有儿童生产部门的企业也仅30家。

 

儿童不是小大人,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尚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都不及成人。长期以来,儿童用药“量身定做”的呼声一直很高,但由于成本高、耗时长、风险大、责任重等困难,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新药不首先在儿童身上做临床试验的伦理局限以及小剂量装药品审批的掣肘,根据儿童特殊体质及需求设计的药品终是少之又少。

      

《白皮书》指出,目前零售药店对于儿童用药的销售存在不安全因素。7.1%的药品说明书里没有儿童使用说明,7.6%只有“儿童酌减”的相关说明。在没有提供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药店店员推荐的儿童药品中有20%是处方药,药店店员在给家长推荐儿童药品前,发病时间、用药史、药物过敏史方面少有问及。85.1%的店员在给家长推荐儿童药品后,不会再提醒家长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白皮书》显示,不合理用药与缺少儿童专用药是影响儿童用药安全的两大焦点。

 




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

 

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2018年第26号),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订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儿童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柴胡注射液,是世界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至今已临床应用70多年。此前,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针”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应用普遍。

 

此前,2018年刚刚开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对年销量达40亿元的匹多莫德提出质疑,直指“该药在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于动物研究阶段,不是仔鸡就是小白鼠,真实临床中疗效和安全性均不明确”,但在国内,这一药品80%均由儿童患者买单。

 

事件发酵后,2018年3月9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修订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的公告,适应证严格限定在“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辅助治疗”,而且增加了“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60天”的限定,公告也要求说明书中增加限定人群,修订后匹多莫德不再用于三岁以下的孩子。

 

以上是孩子们的福音,此外还有多少“幽灵”在孩子们身边游荡。

 

注射用阿糖腺苷早于2007年就在美国撤市,可至今仍在我国儿科临床广泛应用。现实是触目惊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从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集到注射用阿糖腺苷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118份,其中80.47%是14岁以下儿童,总计3000多例!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70期)》中,明确通报了“注射用阿糖腺苷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同时通报了“阿糖腺苷只对DNA病毒有效”。此外,还有利巴韦林注射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是时候了,救救孩子!就安全用药方面而言,只有国家层面、社会各界、人人都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才能为孩子们织就一张安全、健康、幸福的防护网,才能托起健康中国的未来。





精彩回顾


➤ 摔跤引起的小缝合手术,1岁8个月男孩为什么进了抢救室?

➤ 注意啦!医生微信群里抱怨工资低,被医院通报!

➤ 全国医生晒夜班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有个学医的女朋友……真刺激!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